第1773章 灵活应对(1/2)

作者:零点浪漫

1627崛起南海第1773章 灵活应对

对于朝鲜国羸弱的战斗力,海汉军方在去年就已经领教过了,王汤姆率领的舰队基本上毫不费力便长驱直入抵达其都城附近,并且成功封锁了汉江江面。在这个过程中,朝鲜守军也没有采取过什么有效的抵抗措施,如果当时海汉军登陆攻城,那攻破汉城城防可能也就是两三天的事情。所以之后海汉虽然要求朝鲜出力支援辽东半岛的战事,但却没有提出让他们直接出兵参战,因为军方实在是信不过朝鲜人的战斗力,到了战场上拖后腿可不是闹着玩的,安排朝鲜人干干后勤保障的活就够了。

而在原本的历史上,皇太极在正月间率军亲征朝鲜,连克义州、安州,直逼朝鲜都城,国王李倧率长子和文武百官逃到南汉山城避战。但在清军的攻势之下还是难以招架,最终在次月就献上敕印投降了。而大明这边得到消息派兵渡海的时候,朝鲜已经战败降清了,援军刚出门就不得不打道回府。

同样的状况,极有可能会在朝鲜半岛换一种方式上演。如果清军接下来以朝鲜为主要攻击目标,那海汉很有可能也没法拯救朝鲜。到时候能把国王和大臣们接出来成立流亡政府,估计就是最理想的结果了。

而颜楚杰提到的“争取主动”,也并不是指海汉出兵朝鲜替其抵御清军入侵,那样估计得把全国的兵马都调集到北方去才堪堪够用,显然是不现实的安排。但如果海汉军能够提前掌握清军动向,至少可以考虑趁着敌方军力集结到朝鲜半岛的时候,在辽东方向采取一些措施打击大清,甚至可以利用己方在水面作战的优势,在鸭绿江截击清军。

当然了,即便是这种很可能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朝鲜困境的军援方式,海汉也肯定会向朝鲜收取出兵打仗的费用。毕竟关系归关系,这大炮一响黄金万两,那可是得真金白银花出去的,海汉没有义务和责任替朝鲜出这笔军费。但这事也得早点跟朝鲜方面打好招呼,免得到时候两国为了这些战场之外的因素扯不清楚。

不过大清立国这件事对海汉的直接冲击应该不大,金州的战事已经平静了约莫有半年时间,在去年入冬之前就已经没有交战记录了。对方在金州防线以北几里外修建了大量的土坯堡垒,用于阻断海汉军向北推进的路线。虽然之前海汉也曾主动出击过几次,用野战炮摧毁了一部分堡垒,但清军很快又在原址上建起了新的堡垒,甚至兴建的速度还比海汉摧毁这些堡垒更快。

在去年冬天几支精锐部队悄悄撤出金州南下之后,海汉便彻底放弃了主动出击的作战方式,安心固守金州防线。而清军方面对于这样的对峙局面似乎也很满意,整个冬天都没有再向金州防线发起过攻势。不过仔细想想双方保持默契的原因,海汉这边是马尼拉战事接着国庆庆典,自然不希望这段时期北边战火再燃;而对手那边一是冬季大雪封路,部队集结和补给都十分不易,难以发动大规模战事,二则皇太极要在开春宣布改元称帝,这个节骨眼上万一吃了败仗就太晦气了。

大清立国之后的程出来,看看有哪些需要执委会出面协调的事务,趁着这几天大部分人都在三亚,就尽快安排下去了。”当下还有别的事务需要执委会讨论,陶东来便将这件事交给了颜楚杰去操办,不再过多占用会议去讨论了。

会议议题重新回到了陶东来在开始时提及的事务,即今年与福建、安南两地的商贸和移民安排。战争移民依然将是今年海汉人口输入的主旋律,不过这两大输入地的移民来源性质有所不同,一边是战俘,另一边则是战争难民。

“具体能够向我国输送多少人口还不好预测,但保守估计应该都会在五千人以上。”陶东来吩咐道:“民政和海运部门,要提前做好这些移民的分配和安置计划,必要时可以由财政部调拨应急资金,你们几个部门先做好协调工作。”

宁崎一边听陶东来部署工作,一边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写画画。关于移民的分配,一向是民政部门的老大难问题,这不是没有地方愿意接收移民,恰恰相反,各地每年打上来的报告都少不了会在劳动力缺口问题上喊苦,央求民政部能够安排更多的移民到该地区落户。哪怕是类似外国战俘这种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取得户籍,要限制活动范围,只能当做奴隶来使用的低端劳动力,也有不少劳动密集型产业机构争着想要。

作为掌管全国移民事务的高官,宁崎其实没有什么一碗水端平的心思,因为那根本就不现实。海汉每年通过各种手段吸纳招募的移民,必然会优先分配给那些关乎国计民生的重点项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