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7崛起南海315第315章 军演展示
成立“琼联发”这个机构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在大明境内网络一批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利益相关者。之所以选择了商人这个群体而不是官员、文人,是因为这个群体对利益的诉求更加直接,不像官员有各种条条款款框住,也不会像文人那么迂腐。商人看待社会变化和文化差异的态度,要远比其他群体更为实际一些。
执委会早在筹划“琼联发”的时候,就已经将各种各样拉股东入坑的手段制定出来。除了从经济上要牢牢拴住这些人之外,执委会也不忘同时从多点下手,试图在文化教育领域也逐步对他们施加影响。如果直接让这些人送家里的子弟来胜利港入学读书,他们未必有这个兴趣,毕竟商人想要改换门庭提高社会地位,就只能靠家里的子弟去考科举功名来实现,而海汉的学校显然教不了他们相关的应试知识。执委会思前想后,最后决定用各种先进的生产技术为诱饵,吸引这些股东用家族后辈来作为长线投资。
执委会所准备的这些科目对于大明商人而言都有极大的诱惑力,如果股东们入了这个坑,那双方之间的利益关系就越发牢固了,而穿越集团也可以此为渠道,向这些股东灌输更多的海汉文化及价值观。
至于说这样做的话,在十来年之后会不会造成了核心机密外泄,执委会倒真是一点都不担心。首先这个教育计划的实施对象都是学龄期的小孩子,在经过长期有针对性的洗脑之后,这些学员的三观绝对会与穿越集团的利益一致,甚至其中不少人会将自己就视作穿越集团的一员,主动泄密的可能性相当低。
其次就算这些学员在十多年之后学成毕业,去到穿越集团控制之外的地区,也很难在当地运用他所学到的这些本事。不管是航海、探矿、制盐,都需要很多辅助技术装备来实现,而这些东西的制作可不是在哪里都能完成的,必须要依赖于穿越集团提供的技术支持。至于造船或者其他工业品就更不用说了,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在农业生产为主导经济的社会环境下是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的,穿越集团能在胜利港这个特定环境中实现这一点,其本身所具备的技术条件和环境条件,大明商人都难以通过模仿的方式在其他地方进行复制。
退一万步说,就算某些工艺简单的商品因为技术外流的关系而出现了山寨现象,由于其工业化程度会远远低于胜利港这个原产地,其生产规模和生产成本也绝对不可能达到穿越集团的水平。就算是能山寨出同等质量的产品,最终还是要靠价格竞争来占领市场,而要在工业品上跟穿越集团比拼价格,那场面就真是没法看了。
但大明富商们显然不会想到这么长远的事情,他们所看到的就是海汉人凭借着这些独门技术日进斗金,如今海汉人愿意把这些技术传授出来,那傻子才不学。至于说学习周期太长的问题,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似乎也是可以暂时忽略的小细节了。有人心中甚至已经打起了主意,是不是多选派几个族中子弟来胜利港入学,以后就可以分别去学多门海汉秘技了。
如果不是当下还有一场大热闹要看,或许有的人就已经等不及要下船去找宁先生说道说道了。但随着三声号炮次通判和王同知交换了一下眼色,到此时他们终于可以确认一件事——海汉人要是真的安心作乱攻打崖城,估计崖城那几十年都没整修过的城墙能撑的时间也不会比刚才这个靶子好到哪里去。
值得庆幸的是到目前为止,海汉人似乎根本就没有武力攻占崖城的打算,而地方官员们也不用担忧自己在城破之时是否需要自尽殉国。章通判心中甚至产生了一种错觉——海汉人虽然有些胆大妄为,但他们明明拥有如此强大的武力,却并没有将其用来胁迫崖城答应他们的种种条件,这么看至少这帮人还是很讲道理的。
王同知的心情则相对要轻松一些——就算你们本事大到能捅破天,老子马上就卸任走人了,以后的事情也跟老子无关,管你们今后是要打崖城还是打哪里,这个黑锅无论如何都不会扣到老子背上。
而站在他们身后的两个后辈罗升东与魏平的心情则更为复杂一些,一方面他们已经半推半就地选择了投靠海汉人,民团的武力越强大,他们的安全其实反而越有保障,毕竟海汉人才是他们现在真正可以依靠的后台力量。另一方面随着海汉人的实力日渐强大,他们也知道自己就越发难以从这个坑里脱身出去了,原本或许多少还指望能有脱离海汉人控制,继续当大明忠臣的一天,但现在看起来反而是离这个目标越来越远了。
昨天跟海汉人面谈过之后,罗升东其实已经开始意识到当初自己指望依靠职位升迁来摆脱海汉人控制的想法不太实际,海汉人扩张势力的速度,恐怕要远远快于他的升迁速度。仅仅只用了一年的时间,现在海汉人一张嘴,就把崖城以东直至胜利港之间这方圆近百里地区的开发权直接要了过去,而自己这一年时间里虽然通过海汉人的帮助,从当时被俘时的百总连跳两级,已经跃升为现在超出水寨编制的千总,但想要升到更高的守备、参将甚至总兵,获得调离崖州的机会,并不是短期内能达成的目标。等自己升到那个高度的时候,说不定海汉人连整个琼州岛都包下来了。
当然最重要的是,罗升东知道自己的升迁之路是彻彻底底控制在海汉人手中的。不管是依靠战功还是贿赂上司,现在都离不开海汉人的协助,而自己能爬到什么样的高度,归根结底恐怕还是得看海汉人的需要,以及自己在其指挥之下所能起到的作用了。虽然想想有些悲哀,但这的确也是罗升东无法回避的事实,即便想要后悔,也已经没有回头路可走——现在水寨里有近一半人手都换成了海汉民团的水手,自己要是有什么三心二意的想法,恐怕还没开始动手就会被抓回胜利港投进劳改营里。
虽然已经时隔一年,但当初在劳改营度过的苦日子对罗升东而言依然历历在目。这次回到胜利港的时候,罗升东凑巧也跟任亮聊起过此事,现在的劳改营里关押的犯人比起罗升东那时候多了几十倍,但生存条件反而更加恶劣了。大量的南越战俘被运来胜利港投入劳改营充当廉价劳力,这些既不会说汉语,长相也更偏向南亚马来人种的犯人连得到半点同情的机会都没有,基本就是照着消耗品的标准在使用,死伤率非常高,罗升东可不希望因为某些不切实际的念头而被再次抓进劳改营里,他实在没有能够第二次活着离开那个地狱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