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算学治国(2/2)

作者:冷泡茶加冰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第267章 算学治国

小小的感怀并没有战局多长时间,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人与陛下见礼后便亲手呈递上一个奏折

“吾与克明耗费月余,整理出了户县的清册,请大家过目。”

看着房玄龄郑重的表情,李世民也有点紧张起来,同样郑重的亲手接过。

这封奏折与以往李世民所见的并不相同,一翻开便是一串密密麻麻的数字。

户县乃是南北朝时便有设,位于长安西南方向不过四五十里,因为离京城迫近的缘故,其很多民户编册在长安也都有留存,这些数据在唐代隋后也都被完整保存了下来。

奏折开篇便是以前隋初立的开皇五年为例,详细罗列了户县的耕田亩数,民户编册数,然后通过简单的计算得出了每户约多少亩良田。

紧随其后,奏折中依据此法继续详细罗列了大业三年、武德元年、贞观二年这几个时间点。

四个时期每户约有多少亩良田被写的清清楚楚,不需要知道怎么计算的,李世民也逐渐能看出来问题。

前隋时大业三年堪称盛极一时,但每户所有的良田反倒不如开皇年间多。

而且李世民心中清楚,这只是纸面数据,还没有罗列更复杂的土地兼并问题,但总之大业时前隋盛极一时,但百姓反倒食不果腹

田地不够,便吃不饱肚子,百姓吃不饱,则民乱自起,李世民隐隐抽了一口凉气。

这是一种全新的视角,让他身体都有点禁不住颤栗,作为一个帝王他更是一眼就看出了这算学于治国亦可称利器

稍微让李世民松了口气的是,大唐被罗列出来的武德元年和贞观二年对比并没有那么惨烈。

贞观二年相较于武德元年,耕田亩数在增长,户数也在缓慢增长,每户大致所有的良田亩数也在增长。

但李世民同样也心知肚明,开皇元年与大业三年相距足足有二十几年,武德元年至贞观二年,不过也才十一年,与之放在一起比较并不公平。

不过就算如此,李世民也隐隐嗅到了一股不太好的味道。

这户县离长安太近,故而李世民对其地理也清楚得很,虽毗邻涝水土地肥沃,但这个县城所有的良田数目总归是有尽头的。

但百姓户数的增长有尽头吗答案显而易见。

这便是有限的耕田与无限的民户之间的矛盾李世民心中犹如黄钟大吕,顿时便想起来了那个马什么陷阱。

房杜二人所罗列的数字并不复杂,甚至这般对比有出现过在其他臣子的奏折当中。

但仅仅是多计算了一步,便如此直观不愧是科学之王

“玄龄克明,于唐功莫大焉。”

李世民似赞似叹的说了这么一句,惹得两人连连摆手称不敢。

带着这股莫名的心情,李世民翻过这页奏折,入目所及的是更加复杂的数字。

这真是奏折但朕怎么看不懂

但上面写的终归是认识的文字,李世民静下心来逐字逐句仔细斟酌意思,看得很是缓慢。

在这个过程中有内侍进来静悄悄掌灯然后默默退了出去。

太子承乾和皇子泰谈话的声音夹杂着皇子治吵嚷的声音由远及近,抵达了甘露殿门外。

但随后与内侍轻声交谈后,这三位皇子便默默退走。

在这个过程中房杜二人一丝不苟站的站着,偶尔抬头看看悬于殿上的秦妇吟,这副经过装裱的字帖被烛光映着,仿佛字字泣血。

御膳房送到此处的饭菜也已经取走热了两次,直至内侍打算完

atbaatba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