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商业帝国第525章 都认为是自己赚了
结果你却说他向大清服软,你这是说梦话了吧。
皇太极询问:“先生如何这么说?”
“首先,正如大家都明白的,大明已经抛弃了这个能征善战的吕建。但是那个小皇帝却猜忌多疑,正因为吕建的能征善战,又让那个小皇帝对他忌惮更甚,有除之而后快的思想。所以现在的大明,对吕建的东江镇防范比我们更严,他已经没有了大明物质上的资源。
而朝鲜他却又不能去打,因为朝鲜一直是大明的藩属国。先不说吕建顶着一个大明忠义侯的爵位,道义上他不能去打。而一旦他去打了,那个小皇帝就师出有名,就可能直接派兵灭了他。
而在北方就是咱们大清。虽然他战胜了我们大清几次,但诸位想一想,哪一次不是他偷机取巧。而我们现在与他的实力那是天壤之别,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他是不能够抵抗我们灭亡他的。
所以他为了生存,他就必须向我们示好,在解决他的财政危机的情况下,希望能够和我们相安无事。然后他积攒足够的钱财,正如他自己规划的那样,也是这整个形势逼迫着他,他必须带着他的家人泛舟海外,否则他就死无葬身之地。
皇上,那个小家伙知道天命难违,才做出这样的妥协啊。”
这样的分析有理有据,而真正打动皇太极的,就是刚刚范文成说的那句,天命难违的话。
这让他一直藏在心中,在辽河边他和吕建孙承宗密谈的事。
正是自称为穿越者的吕建,为自己和大明,描述了未来的结局。
现在看来,他吕建是明白的,天命难违,宿命早定。他想继续和自己抗衡,那不过是螳臂挡车。
看透了这些,所以他才有将来有了足够的资金,泛舟海外不参与天下争霸的决断。
好,这小家伙终于是个识时务者了,他是在为自己争取积攒财富,泛舟海外的时间。那我为何不成全他呢?
户部尚书,开国五大臣之一的安费扬古站出来说道:“如果按照范先生的说法,他吕建先是烧了我们的庄稼,制造出许多难民,然后又破坏了我们的盐场,其实以他走一步看三步的性格,他就是为这次逼迫我们,接受他的示好做准备的。”
所有的人对吕健的印象已经固定了,那就是那个小家伙历来是走一步算三步。安费扬古这样的解释,就再合情合理不过了。
那个小家伙是打不过自己的,所以他准备以战促和。这个策略自己在后金的时候,已经几次使用过了。
不过就是那个爱面子的小皇帝,性格是又臭又硬,死要面子活受罪,最终没有实现罢了。
尤其在所有的大臣心中,本能的愿意接受这样的推理。
安费扬古说道:“虽然它的价格高,似乎他要掏空我们的国库财政。但却不然,因为在咱们辽东的食盐价格,一直是保持在一百五十钱一斤的价格上,掏钱买盐的是百姓,又不是咱们朝廷。不过是我们财政少赚了一笔食盐的利润罢了,在解决严重的食盐紧缺的状况下,这一点损失,我们是能承受的。
还有就是,一旦我们掌握了他海量的食盐产量,我们转卖到蒙古去,还是按照蒙古的规矩,一头羊换三斤盐,我们依旧是赚了几倍的利润。如此一来,我们既能够平息蒙古人的怒火,也能控制住他们的命脉,还能为咱们大清带来更丰厚的利润收入,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他愿意接收我们50万的难民,这是好事啊。我们完全可以,在这50万难民中,多送老弱妇孺。就这50万张废物的嘴,就能将他从我们这儿获得去的钱财,给他吃光,最终吃垮他。”
一听这样的规划,皇太极眼前豁然一亮,对呀,我拿你的食盐做中间商赚差价,再把一些累赘的老弱妇孺塞给你,解决了我的困难,增加了你的负担。吕建,你自以为聪明,你就等着破产吧。
于是站起来大声的宣布:“朕正式宣布,任命李永芳为通商大使,正是与东江镇展开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