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商业帝国第327章 徐光启就任
在钱谦益站出来,也开始极力推荐吕建的时候,保皇党才看出来这里的陷阱圈套。于是,王建国站出来:“皇上,吕大人是先皇钦定的参知政事,皇上备询。如果将吕大人派到南方去,就违背了先皇的遗命,不妥。”
这个帽子扣的扎实。
崇祯现在的心情是,自己想要把这个经常和自己,治国理念不同的家伙,踢出朝堂,让自己实现自己理想的治国。
这个海事衙门尚书的职务,黄矿将这个衙门直接提拔到和六部平级,正好可以安置吕建,然后让他到上海,而不被人诟病自己寡恩对待功臣。
但是,王建国的提议,却不得不让他重新考虑这件事了。
吕建的这个参知政事,天下明眼人都知道,这就是自己的哥哥,为自己量身定做的职务,就是想让吕建帮助自己,治理这个国家。而吕建建立的这个保皇党,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是哥哥为了自己在打倒阉党之后,不再被一言堂的东林党人架空,而设定的。
从这一点上看,哥哥对自己可说是用心良苦。
虽然这样的安排,并不被自己喜欢,但真要将吕建踢出朝堂,就等于违背了先皇的遗诏意思。
先皇哥哥尸骨未寒,自己就违背了他的遗命,这会被人诟病自己人性凉薄。
同时在乾清宫,当着所有内阁和科道官员,留下遗言,将吕建魏忠贤王体乾等人,嘱托为托孤重臣。
结果现在三个托孤之臣,其中魏忠贤和王体乾被自己剐了,再把这个弄了,那自己在世人面前的形象就彻底崩溃了。
同时他也从自己孤单时候,吕建就跳出来给自己当枪,那还一扎一个准上看,自己还真不能让他离开。平时可以不用嘛,但用时候得抓得到。
对,不能让他离开朝堂。尤其是黄矿等设计的那个位置,实在太远了,其目的就是要让吕建远离朝堂,其实就是远离自己。
哈,你们东林对吕建怕啦,好事啊,那我更应该把他留在身边了。
其实这时候的崇祯,潜意识里,也开始厌烦东林了,也开始无意识中,形成了东林反对的,我支持的思想了。
只不过历史上,他没有吕建,只能和东林赤膊上阵短兵肉搏,最终弄成君视臣为寇仇,臣视君为死敌的局面。君臣同心合力,玩崩了大明。
在王建国的大帽子下,崇祯也借坡下驴挽留吕建:“诸位爱卿不要争论了,王爱卿说的对,吕爱卿受先帝遗诏托孤,有时刻匡正朕的得失之责,是不能离开朕的左右的。所以,海事衙门总理大臣的职务,是不适合他的。还是按照参知政事吕大人的提议,请徐老爱卿辛苦。”
徐光启也是天启的老师,也是旁听生自学学霸朱由检的老师,所以他对徐光启也保持着一份尊重。
“不知徐老爱卿可否屈就?”
徐光启就在大殿里,这几天关于开海的争论,他是都有参与的。虽然他没有参加辩论,但他比别人要开放的多的思想,让他认为吕建提议开海,是正确的。
为此在回到自己的府里的时候,也曾经辗转反侧,思考规划这个衙门如何运作。虽然他没有那个野心,但他准备为即将上任的同僚,尽一份心。
结果今天朝堂,黄矿首先将这个衙门,拔高到了和六部平等,这当时还让徐光启,很是欣慰了一把。在他认为,这些冥顽不灵的东林党人,终于重视起来了这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而当吕建推荐自己,做这个海事衙门的总理大臣的时候,他不由得心中一动。他不是为了那个权位,而是为了自己能够实实在在的干点事,为这个国家真正出点力。
而当东林党人将这个衙门设立在上海,再全力推荐吕建的时候,徐光启这才真正感到了,东林党的别有用心。
至于吕建在不在朝堂,徐光启并不在乎,因为他和吕建的交情也不深。
他在乎的是,吕建那种有异于常人的治国手段方法,和自己这个具有开阔视野,受西方文化深刻影响的思想,无形中有着共鸣。
这样想来,吕建是不应该离开朝堂的,而是应该利用他的能力,将这种开放的思想,在朝堂上推广,而自己应该下去办点实事,与他相互呼应。
当这时候崇祯询问自己意见的时候,徐光启站出来,根本就没有玩文人那种三推三让的谦逊,而是直接面对崇祯:“臣为能实实在在的为朝廷做一些事,而感到荣幸。臣感谢皇上的知遇之恩,臣谢主隆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