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信用联社的作用(1/2)

作者:瘦子猪

大明商业帝国第42章 信用联社的作用

祁县县令齐玉前,在吕建手中,几乎是用迫不及待抢的方式,抢过来刚刚购买的五千股商行信用社股份,然后又像怕被谁抢去一样,直接揣到了怀里。

这是信用社原始股,只要出了大门,一转手,五千就能变六千,这可比抢钱还赚啊。

按了按怀里的股票,才放心的对吕建恭敬的道:“钦差大人有先父老大人遗风,勤政爱民。只是一个修改的地瓜政策,就惠民无限,活人无数。经过改良的政策,有地的百姓也不思再逃,无地的流民安心耕作,如此,下官的治下就托您的福,安稳的多了。”

吕建笑道:“还不是诸位配合,希望今年秋天,能如所愿是个大丰收。到时候,诸位完成国库缴纳,也好宽解皇上之忧。”

县里一帮官吏连连点头。

齐玉前再次笑道:“咱们信用社放了贷款,老百姓手中有了钱,竟然带动这县城里,和本县乡镇商业,是一片繁荣,真正实现了大人说的,放开老母鸡,下了大金蛋。今年,单单商税,这一个月下来,就已经顶得上往年半年的所以税收了,大人期望下官的上缴,应该没有问题了。”

信用社的成立,纯属吕建的临时起意。

自己带来的十万启动银子,如果也免费发放出去,那得闹出多少人命?还有发给谁,不发给谁,谁是最需要的,谁是浑水摸鱼的,实在难以甄别。

那好吧,就利用推行地瓜现成的衙门体系,用信用社贷款的方式,采取商业自愿的原则,就解决了这其中的难题了。解决了难题,还能给自己带来收入,给商行一个交代。

结果信用社一成立,在小百姓的小狡猾下,自己带的资金根本就不够了。

但是,吸储?在这个时代,你想都不要想。有钱的人,宁可将银子埋在床下,也绝对不放心将他交到别人手中。

既然自己缺少资金,从商行那里再调拨过来,也来不及,同时商行总部资金也很紧张。那怎么办?不能吸储那我就发股。

信用社的成立,吕建决定,它只是商行中的下属一个分支,算是一个独立的机构。

商行只占整个信用社股份的一成,每年只从信用社的利润里提取一成点利润,而其他的利润,要拿出一半,分摊给入股的人。

大明有没有钱,大明三百年养士,其实养的就是所谓的官僚士绅。一系列对他们的优厚待遇,让他们几乎只赚不花,富得流油。

这样就出现了一个怪现象,民富却没有国强。这里的民,还是指的官僚士绅商贾集团。穷的却是朝廷和百姓。

大明民间有银子。

据历史上不完全统计,在大明的中期,大明帝国的生产总值,一直占据着世界百分之七十。

占世界贸易的百分之六十。

世界各个国家,为了获得大明帝国,精美的瓷器丝绸棉布,茶叶纸张,对了,还有铁锅。就被迫出现了巨大的贸易逆差。

这其中都曾经逼迫一批欧洲小国,发生了钱荒。

于是他们没办法,就开始到世界各处去抢劫金银,然后源源不断的,输送到大明帝国,来换取商品。

这其中有一个专家就曾经说过,是当时的中原帝国,逼迫出西方列强,让世界遭受涂炭,中原至宋朝以来的帝国,是涂炭世界的始作俑者。

这话听着虽然难听,却也是事实。

据历史学家统计,从明成祖永乐以来,在中间时断断续续的开海政策下,前前后后从西方强盗国家手中,一共流入大明的白银,不下一亿两。

可是中原大地,为什么一直存在着钱荒,不得不将布匹当做钱用,宝钞屡见不鲜,而四川又出现了铁钱呢?

道理很简单,那就是汉人那财不露白的思想在作怪。

无数的富贵人家,赚取了大量的金银之后,他们都纷纷将这些金银埋藏起来,而不是拿到市面上,去消费流通。

刺激消费,对平头百姓来说是没有用的,因为他们手头的那点钱,不用刺激,就已经捉襟见肘。真正需要刺激的是那些富人。

结果信用社开张,存款的人根本没有,但购买股票的人,却趋之若鹜。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首先第1个原因,就是信用社的托底保证,是四海商行,高额分红的吸引。

而四海商行在整个西北,借助官府的名义推广地瓜的政策,只要有眼睛的人,就都能看出,那是稳赚不赔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