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之狄家将第380章 铁面孔目放豪言梁山寨主征青州
狄泉在南北两路的战斗如今都是势如破竹,在“青面兽”杨志于马陵道大败了李成大名府军马之时,狄泉也带着诸葛英、李逵杀人四人组和一部分兵马返回了梁山。 现在形势一片大好,南北徐州地区已经被打下来了,狄泉留下“赛存孝”萧圣衣督军,再有那张弃病和南柏麟辅助,会和了“屠龙手”孙安的兵马,返回梁山。 只等王庆那边也打通道路,就可以以土换土了。 而刚到梁山,狄泉就见到了刚刚到达梁山投奔的饮马川好汉——“铁面孔目”裴宣、“火眼狻猊”邓飞、“玉幡杆”孟康。 这三个好汉带来了八九百人的人马,刚刚到达梁山。 这三个人,也都是有用的人,“火眼狻猊”邓飞虽然武艺不是十足的好,当个偏将是绰绰有余的,至于“玉幡杆”孟康,他是造船的船匠出身,正好和“江海鳌”花普方督造船只艨艟,这都是行家里手,技术人才,况且这孟康还善于水战,能拿来当个水军头领用用,毕竟原着里就是当水军和阮小二死在一块儿的。 而狄泉最为看中的人才,便是那“铁面孔目”裴宣。 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要问谁是最具有侠义心肠的人,众说纷纭,答案势必是很多。 要是问谁是梁山上,最正直、最耿直、最忠直的钢铁直男,那答案只有一个,除了铁面孔目裴宣,其他人都不具备当选钢铁直男的竞争力,他是独一份。 裴宣,在《水浒传》原着里面的出场不算太多,很多人对他的印象都不深,他祖贯是京兆府人氏,估计参加过科举,后来走上仕途,担任了六案孔目。 小说里的六案孔目,咱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法院院长,具有量刑审判的职能。 所幸,在徽宗朝那个司法糜烂的社会大背景下,裴宣出淤泥而不染,并没有被污染,原着里说他,“为人忠直聪明,分毫不肯苟且,本处人都称他铁面孔目。” 像裴宣这样的钢铁直男,哪怕民心所向,还是会成为贪官污吏的眼中钉、肉中刺,老话怎么说?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裴宣就是不愿意与上司同流合污,最终被贪滥的知府给收拾了,权力战胜了公义,被刺配沙门岛。 幸运的是,裴宣作为钢铁直男,名声在外,即使土匪草寇,对他也是敬仰有加,所以路过饮马川的时候,被落草的邓飞、孟康搭救上山,得以存身。 只能是是这位好人有不幸之处,又有万幸之处。 裴宣作为饮马川大寨主,爱好舞剑,估计水平不是很高,毕竟他“生得面白肥胖,四平八稳”,论武力值他是不行的。 但是,他的长处还是在铁面无私上,上梁山后的裴宣,不但不用瞎操心,还干回了钢铁直男的老本行,成了梁山的纪检委,裴宣上山后,将梁山已有的奖惩机制制度化、合理化,专门负责梁山的赏功罚罪,同时兼职负责分派头领,点拨军兵。 这哥们对应星号为地正星,他的一生就是个正字,就是钢铁直男,一身正气,正义的化身。 这样的法律人才,执法如山,铁面无私,堪称再世包青天的人,狄泉现在缺得很,地方司法,军队纪律,包括梁山现有的纪律法条,需要整改的地方太多了,许贯忠又是一把抓,还真得有这么一个相关人才来专门负责这一方面。 所以,在狄泉见过饮马川三杰之后,又单独的和裴宣详谈了一番。 “久闻‘铁面孔目’刚直不阿的美名,人家我梁山上尚缺人掌管司法,不知兄弟可愿意为我分忧啊?” 狄泉说出话来,裴宣脸色依旧是如常,但语气却是斩钉截铁,“狄寨主,执法,裴宣不怕,惩恶扬善,裴宣愿意,只是要执法,便要奖功罚过,令行禁止,昔日大舜王时,洪水泛滥,天下汹汹。部落首领,各行其是,以致出现鲧、欢兜、共工、三苗作乱,皆因刑法不全,象刑不力所致。” 裴宣是说那时候的“象刑”起不到威慑作用,而象刑是中国上古时代,替身体受刑的象征性刑罚。《尚书·尧典》记载,“象以典刑”《周礼》司圜疏引云:“画象者,上罪墨冢赭衣杂履;中罪赭衣杂履,下罪杂履而己。”《白虎通疏证》曰:“犯墨者蒙巾;犯劓者以赭着其衣;犯膑者以墨蒙其膑处而画之;犯宫者履杂扉;犯大辟者布衣无领。” 意思就是以让受刑者使用带有某种特别象征的“图象”的衣物器具,从而达到惩罚犯罪者和儆戒其他人的作用。 但是这东西对付要脸的人还有用,不要脸的人依旧我行我素,所以根本就没有用。 “后来皋陶作刑制订了劓、刵、椓、黥、大辟等几种刑罚,以震慑人心,自此有法可依,狄寨主,若要奖功罚过,令行禁止,梁山需有一批成熟法令颁布方可。” 裴宣直指要害之处,他点明了目前梁山泊确实还没有成体系的律法,甚至是暂时性律法,只有零散规范而已的处境。 “一针见血啊,既如此,我便叫你与许先生、范老夫子一起拟订我梁山境内法条如何?昔日开封府包龙图铁面无私,为万世楷模,我期盼你裴孔目有朝一日能成为我包龙图啊!” 狄泉言语恳切,裴宣却是笑了,“寨主,铁面孔目之所以是铁面孔目,就是因为我身居地位,俯仰之间,观察通透,若我真入龙图阁,身居高位,届时就会畏畏缩缩,投鼠忌器,执法而惜自身,秉公而惧失利,我终此一生只愿为一孔目,孑然一身,无牵无挂,遇知己之明主,秉持天地之正气,这般,我才能敢与魑魅魍魉殊死一搏!” 裴宣这番话说得荡气回肠,令人闻之落泪,真是正气凛然,狄泉闻听,不由得嗟叹不已,倘若天下执法者都能如此,何愁天理不昭? “好!好!好!我想百年以后,铁面孔目之美名,定如包青天一般,美名千家说,万人传!” 这边安排好了“铁面孔目”裴宣,狄泉又安排“玉幡杆”孟康去造船厂即刻上任,至于“火眼狻猊”邓飞则是编入军前效力,和“摩云金翅”欧鹏和“铁笛仙”马麟做伴,而之前来在军中的“神算子”蒋敬和“九尾龟”陶宗旺则也是被留在了山上,进行后勤工作。 之前大战之中,“屠龙手”孙安所部擒获了宋江帐下的将领柳元,狄泉这边,“赛存孝”萧圣衣生擒了伍思静。 这两个人对于狄泉来说,都有争取的必要,柳元能和林冲大战五十回合,实力接近八骠骑,至于伍思静,更是有着准五虎实力,是老牌的猛将。 现在柳元还没有明显表示有意图归顺,他襄阳借力向王庆报复夺妻之恨,但是现在梁山和王庆结盟,他对梁山自然看法不好。 至于伍思静,在徐州城破之后,他的家眷自然而然的被狄泉俘虏,他的妻子和十二岁的儿子伍尚志都被狄泉好生对待,伍思静的待遇狄泉对他也是不错,假以时日,也是有劝降可能的。 至于山上原先的那些俘虏,“船火儿”张横和“锦毛虎”燕顺对宋江那是死心塌地,对狄泉来说,燕顺杀了也就杀了,但是这“船火儿”张横狄泉还真是有点舍不得,梁山八大水军头领没有一个是废物,张横水中本领还是很够看的。 至于“双鞭”呼延灼,经过了“千钧枪”呼延启鹏几乎每天一磨,已经防线松动了,更重要的是呼延家的家眷被东京城里面的李师师和“操刀鬼”曹正想办法救了出来,还把之前关胜答应聂瞑保护的聂家母子给一起送回了梁山泊。 没有了家人f的后顾之忧,呼延灼也领教了梁山的厉害,毕竟他可是战场上被活擒了的,再加上自己兄弟都已经在梁山混成高级将领了,他也就直接投了,狄泉这回回来,也是呼延灼正式投诚的时候,对狄泉行了君臣之礼,梁山泊也再添一员虎将。 “双鞭”呼延灼的战力自然不必多说,更重要的是人家呼延灼是呼家将传人,懂兵法,能够独立带兵,而且能够训练铁甲连环马队,这一点就很加分。 而狄泉现在的心思,则是在目前形势大好的情况下,禁军青州和济南府,彻底拔掉朝廷在京西路的势力。 也就是说,要转过头来对付宋江和慕容彦达了。 这宋江狄泉算是看出来了,堪称百足之虫,虽死不僵,简直是打不死的小强,不管他失败多少回,他和吴用都是妥妥的搅屎棍,不把他们打掉,后方就没办法彻底安定。 现在宋江也是愁的不行了,狄泉那边频传捷报,而他派出去支援徐州运粮的尤迷和柳元,一个阵亡了,一个被俘,他又少了两个高手,目下他们形势岌岌可危,属于被狄泉的领地给“包”在里面了,孤立无援,万一狄泉杀来,他们估计就得被赶下海了! 而且,尤迷还不是青州将领,是济南府的将领,属于慕容彦达给借来的,现在也还不回去了。 不过济南府那边也没好到哪里去,也是孤城,和宋江他们联手,依旧势单力孤。 慕容彦达这两个月在港口码头打造了一条大船,开始往船上转移他的金银珠宝和家眷了,他可是看明白局势了,万一狄泉打来,青州不保,他就往海上逃,到时候也不做官了,拿着这些年给奸臣一党在青州为虎作伥搜刮来的民脂民膏,也够活三辈子的了。 尽管他是国舅,但是丢了青州,估计他也得获罪,与其如此,还不如到海外去潇洒快活呢。 因为慕容彦达只顾着逃命和搜刮地皮,所以现在青州地面上的实际掌权者倒是宋江了。 宋江现在手下的人才不多了,顶级战力不过三人,万年不变的“霹雳火”秦明,“小李广”花荣,再加上加入不久的曹家将后人曹荣。 剩下的将领,归了包堆都不中用,“浪里白条”张顺在陆地上还勉强能用,不过宋江按照“智多星”吴用的意思把他安排在码头训练水军和打造船只去了。 因为万一青州陷落,他们就真的只剩下下海这一条路了,得提前做准备。 至于剩下的几个地煞星头领,“锦豹子”杨林、“险道神”郁保四、“铁扇子”宋清,一个比一个废物。 根本就没有充足的将领资源。 之前不是宋江没有想过向外夺回狄泉占据的州府,但是都被郭锦和“小天宝”苏定给打回去了。 而狄泉这回带兵两万,其中一万都是最早梁山泊上他们训练出来的老五营兵马,麾下率领正将十五员,分别为:“屠龙手”孙安、“双鞭”呼延灼、“双枪将”董平、“扑天雕”李应、“行者”武松、郭锦、狄雷、“九纹龙”史进、“黑旋风”李逵、“小天宝”苏定、“两头蛇”解珍、“双尾蝎”解宝、“拼命三郎”石秀、诸葛锦,偏将十二员:“镇三山”黄信、“圣水将”单廷圭、“神火将”魏定国、“摩云金翅”欧鹏、“火眼狻猊”邓飞、“铁笛仙”马麟、“丧门神”鲍旭、“八臂哪吒”项充、“飞天大圣”李衮、“鼓上蚤”时迁、“白日鼠”白胜以及跟着诸葛英加入梁山的公孙郎,出征青州,剿灭宋江。 这阵容,不可谓不豪华了,算是给足了秦明和花荣两个人面子,光是五虎级别的猛将就有孙安、呼延灼、董平、郭锦、狄雷,这是不算上步军的情况。 狄泉这次就是奔着一战灭宋江去的,第一战则是去攻打济南府,目下济南府和宋江沆瀣一气,但是他那里的将领尤迷已经死在了孙安的剑下,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像样的反抗了。 至于为什么先打济南府,其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因为济南府的知府姓刘名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