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贵族子弟(1/1)

作者:孤舟牧云

继承土地庙,从教黄皮子讨封开始第553章 贵族子弟

姜国一处民居中,三个年岁不一的孩童蹲坐在阳光下,眯着眼睛晒暖。 “真想去棋馆啊,那里面暖和,比晒太阳还暖和,还有军棋可以玩,军棋太好玩了。” “可惜咱没钱,进不去啊。父兄肯定也不会给咱们的。” “对,他们也没钱。” 说到这,三个孩童齐齐叹气。 棋馆收费一个姜钱,听起来不算多,但是对于没有任何收入的孩童或者少年来说,依旧是巨款。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说的就是这种。 不知何时,岳川出现在三人身边。 听着他们谈话,岳川又想起自己上辈子的时候,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会想方设法攒钱。 买酱油、买醋,虚报一毛两毛。 放学回家多绕一段路,捡几个饮料瓶卖给废品站。 攒够一块钱两块钱,双休日的时候走二三十里路到镇上,玩上半个小时,再买一包辣条。 一来一回得花一个多小时,但每次都兴高采烈,乐此不疲,就算被抓到挨一顿打也感觉不亏。 可惜,姜国没有饮料瓶捡,这些孩子一毛钱都挣不到。 “你们是不是在想挣钱的门路?” 听到这话,三个孩子齐齐一惊。 被人贴近身后还没发现,自己真是大意了。 不过看到岳川一身干净得体的衣衫,梳理整齐的发冠,还有飘逸出尘的气质,三个孩童肃然起敬。 他们齐齐站起,向岳川拱手行礼。 “见过这位长者,不知长者有何见教?” 岳川看了一眼三人行礼的动作,暗暗点头。 这三个孩子虽然衣着寒酸,但手脸干净,指甲薄而且修剪整齐,指甲盖里没有灰尘,丝毫没有蓬头垢面的感觉。 这说明,他们出身不凡,有家教,而且不用从事体力劳动。 放在大家族,这叫“养尊处优”,放在小门小户,这就是“娇生惯养”。 “听你们口音,不是姜国本地人吧?” 孩童中年纪最大的点了点头,回答道:“我们本是齐国琅琊人,家中变故,随父兄流落此地,窘迫困顿,倒是叫长者见笑了!” 当今之世,贵族和平民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贵族即便落难了,还是贵族;百姓即使发达了,还是泥腿子。 这一点,在韩信身上就很明显。 都穷得吃不上饭了,还佩剑读书,以贵族自居。 再比如刘备,织席贩履,但逢人就说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 倒不是人们有什么劣根。 而是身份等同无形财富,比金银更加可贵。 如果一个落难公子和一个暴发户同时招揽一名流浪的武者。 不用怀疑,武者肯定追随落难公子,而不是暴发户。 哪怕公子穷得吃不上饭还需要武者接济,哪怕暴发户开出金山银山的报酬。 因为落难公子总有东山再起的时候,给自己封侯拜相、封妻荫子不在话下。 而暴发户除了钱,什么也给不了。 晋国霸主晋文公便是如此,43岁流亡在外,62岁回国继承国君,在此期间,狐偃、赵衰、颠颉、魏犨、胥臣等人始终不离不弃。 这些人,后来都成了六卿世家,其中赵衰、魏犨的子孙后来建立了赵国、魏国。 名望、身份,是一个人立世的根本。 家道中落,损失的不过是钱财,但“名”和“份”还在,只要子孙争气,迟早有东山再起的那一天。 这也是为什么古人发达就修谱。 说古人愚昧的,才是真的愚昧。 现代人没有宗族的观念,看事情只能看眼前年,连十年都看不到,更别说三代子孙、五代子孙了。 修谱修的是祖宗之德,更是子孙之福。 岳川来之前就对三个孩童的底细一清二楚,不光是长卿的讲述,还有城隍庙几只小老鼠的“捕风捉影”。 现在,不过是想要进一步确认罢了。 岳川收回思绪,继续说道:“田氏篡权,殃及众多,琅琊有王氏、徐氏、葛氏、云氏、颜氏等十二大氏,不知你们是哪一家?” 三人齐齐惊讶,随即再次拜下。 “琅琊王氏,拜见长者!敢问长者尊讳,可是与祖上有旧?” 本以为是寻常长者,却没想到对几千里之外的琅琊这般熟识。 当今之世,别说普通人,便是世家大族,也不可能对每一个地方都了如指掌。 有这等见识的,绝非寻常人。 能够随口说出这么多信息,对方肯定是与琅琊有旧。 想到这儿,几人心中隐隐期待。 如果与琅琊王氏祖上有旧,自己一家人在姜国就有了照应。 岳川呵呵一笑,“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说起来,我与你们琅琊王氏交情匪浅,来往颇深啊……” 交情有多好? 上学时候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临摹王羲之的书法,真要论起来,也算是琅琊王氏的半个不记名弟子。 至于来往有多深,每年都得给几个姓王的随礼,少则两百,多则五百、一千。 真要算起来,姓王的欠自己份子钱都得小万把。 对面三人并不知道其中“内情”,还以为是他乡遇故知,全都兴奋起来。 流落异乡为异客,人生地不熟的情形下,干什么事都困难无比,如果有一个世交,无疑会方便许多。 是以,三人同时行礼,异口同声道:“侄儿拜见世叔!” 三人都没有报上自己的名字。 倒不是失礼,而是……他们压根就没有。 大家族子弟,都要到行冠礼时才有字,在此之前,大多数只有一个乳名,或者小名。 比如曹孟德,小名阿瞒,谁在外面喊曹阿瞒,就等着大刀砍到头上。 或者干脆就是大郎、二郎,这种名字在外面是不会报出的。 岳川爽朗一笑,“好好好!我身上也没带什么贵重物品,暂时拿这个作为见面礼吧,你们莫要嫌弃!下次,世叔定要给你们补上!” 说着,岳川掏出三个价值100姜钱的高档火耗子。 三个孩童看到火耗子,眼睛同时一亮。 这可是姜国时下最流行的物品,价格不菲,几人只是见别人使用,却没有钱购买。 哪怕最低档的也买不起。 这不是钱不钱的事,而是他们压根就没钱。 “长者赐,不敢辞!” 即便琅琊王氏的长辈在旁边,也不会制止,更不会训斥说不能接别人的礼物。 在小户人家看来,“大礼接大礼还”,拿了人家的东西就是欠了人家的人情,以后麻烦事多。 拒绝别人给孩子的见面礼,就等同看不起人,拒绝与别人交往。 现在琅琊王氏没落,正是低谷时期。 别人肯正眼看琅琊王氏一眼,琅琊王氏只有感激的份。 今天接了礼物,就说明将这一份恩情记在心中,它日琅琊王氏复起,定会报答今日恩情。 这就是大家子弟为人处事的风范。 某些大家族没落后,其子弟凭着一封拜帖,就能获得祖辈好友的帮助、支持,进而东山再起,靠的也正是这种滴水之恩。 只是后来,这种“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传统变成了“关系”,遭人诟病。 岳川左右看了看,说道:“你们方才一副愁眉苦脸的模样,到底是什么缘故,说来听听。”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