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群臣议论灭楚策(下)(1/1)

作者:毛豆佐酒

秦时颂乔松第184章 群臣议论灭楚策(下)

大殿内的氛围,随着韩信的一席话陷入了议论之中,原本信服李信的一些将领,不由得出现了动摇。 “韩卿何以认为,二十万大军不足以灭楚呢?”虽然韩信的回答并非嬴政所想要的答案,但他还是耐着性子询问其中的缘由。 可嬴政这番话,虽是询问,却已经无形中表达了他的想法是偏向李信的。 韩信整理了一下思绪,然后解释起了原因。 在韩信看来,灭楚之难处有二: 其一,便是王翦所说,楚国那辽阔的战略纵深。诚然,秦国连灭四国,再加上稳步消化所得地盘,国力增长巨大。仅凭消耗,就能耗死楚国。 然而,楚国所拥有的战略纵深,却是一个非常大的麻烦。楚国完全可以用空间换时间,再利用江南之地遍布的水网,从而拖延秦国进攻的步伐。 在这过程中,一旦分散了秦国兵力,被楚国寻找到机会予以反击,那么秦国有极大的可能损失巨大。 其二,在于士气。 灭国之战,楚地必然人人自危。楚国内部氏族林立,楚王诏令难以号召楚地氏族。然,若是打灭国之战,楚国内的氏族恐怕会奋起反抗。 楚国地广,人口众多。若是氏族发力,必然给秦国带来极大的麻烦。 这样一来,对于楚军实力的评估,就需要重新计算。毕竟,楚国人口与可达五百万之数,举全国之力征召军队,恐怕会达到一个十分可观的数量。 届时,二十万军队将难以为继。 这样的理由让嬴政和一众朝臣纷纷陷入了沉思,也让原本有些偏向李信的嬴政出现了动摇。 沉吟了一会儿,嬴政让众人先退下了,却又将乔松单独留了下来。 乔松给韩信使了个眼色,示意他拦一下李信,韩信会意,方才退了出去。 嬴政看着眼前的沙盘,直接开门见山的问道:“此次灭楚,你的看法呢?” “回父王,儿臣更倾向于韩信的看法。不过,如上将军所说,发兵六十万倒也不必。” 说着,乔松讲起了自己的看法。 在乔松看来,兵贵精,而不在多。六十万,那是大秦原本的实力。而此次灭楚,最多四十万便足够了。 原因有很多: 其一,此时的大秦的军备领先楚国何止一个时代? 单单是精铁兵器,就足够对楚军形成碾压。更何况,大秦还有火油,火药,机关兽,各种超越当前时代的兵器铠甲。反观楚军?和秦军比起来,与叫花子没多大区别。 其二,楚军是精锐之师,可大秦就差吗? 别忘了,虎狼之秦的称号是怎么来的。大秦精锐连灭四国,军队作战经验丰富,老兵可占到七成。百战老兵和新兵蛋子之间的差距有多少,那用脚指头都能想清楚。 其三,军队统帅。此时楚军的大军统帅可不是项燕,而是景昭。此人不过中人之姿,比起项燕来差远了。可大秦呢?将星如云。且不说王翦,李牧这两位名列战国四大名将的统帅和韩信这位国士无双的兵仙,便是王贲,蒙恬,李信,司马尚,杨端和之流,便足够碾压景昭。 其四,攻守之势。 乔松可不打算和历史上的王翦一样,非要和楚军玩儿对峙的戏码。此战的主动权在大秦手上,想什么时候打,想从什么地方打,完全看大秦的意愿,大秦完全可以牵着楚军的鼻子走。如王翦将军一般,消耗楚军的斗志,乱其军心,然后毕其功于一役虽然效果斐然,可对于当下的大秦来说,并非最好的选择。 其五,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战场上秦军占据优势,可政治上乔松同样没打算放过楚国。楚国内氏族林立,这是楚国之利,也是楚国之弊。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只要力用对了地方,分裂楚国内的氏族可行性非常高。配合秦军战场上的胜利,一旦楚国境内的氏族有了领头投降的,那么楚国的分崩离析就在旦夕之间。 另外,齐国虽然不修武备,可之前被楚国欺负,还是秦国解的围。让他们牵制一下楚军精力,分一部分兵,也未尝不可。 因此从各方面考虑,乔松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发兵六十万。此举虽然稳妥,可对大秦的消耗也是巨大的,完全没有必要。 相反,只需要四十万左右的兵力便可以了。 至于秦楚之战的胜败?这东西根本就用不着考虑,大秦家大业大,可以失败无数次,可楚国只有一次机会,失败就没了。 嬴政听着自己儿子的分析,心里不禁涌起了一种自豪的情绪——瞧,这就是寡人的子嗣。 “那么,你打算从哪里攻入楚国?” 乔松嘿嘿一笑,伸手拿起竹杖,在楚国边境上大致画了三个地方。 前面第一个方向,嬴政感觉还在情理之中,第二个方向就让他脸上有些惊讶之色了,等到第三个方向,嬴政便是满脸的错愕,感到有些不可思议。 “你确定?”嬴政看着乔松选出的第三个方向皱眉问道。 “父王,儿臣早在两年前,便命人在云梦泽编练水军。并且,让商会在辽东渔阳郡建立造船工坊,抽调了齐国商会的水手进行训练,以备灭楚之战。 因此,这才是儿臣的撒手锏。” “什么锏?” 乔松微微一怔,连忙道:“这个不重要,儿臣的意思是,这才是真正的杀招。” 喵的,嘴秃噜了,忘了撒手锏的典故还没出现呢。 嬴政微微颔首,看着面前的沙盘,沉吟半晌然后问道:“寡人欲以你为灭楚统帅,你觉得如何?” “这,父王……我大秦将星如云,况且上将军正是龙精虎猛之年,儿臣尚且年轻,如何能……” “寡人为何不用上将军,你应当心中有数。” 乔松顿住了,心里不由得泛起了一丝慌乱的情绪。他极力的控制着自己脸上的表情,希望不让父王看出自己的异样。 但嬴政却并未去看他,似乎不在意他心中想法一般,只是看着面前宏伟的沙盘,缓缓的开口道:“寡人不欲做昭襄先王,但上将军也不能是武安君。” 此言如一道晴天霹雳,让乔松心头猛然一震。 还是功高震主吗?看来,此前王翦故意将灭赵和灭魏的功劳放到我头上,还是没能打消父王心中的顾虑啊。 乔松心中微微叹了口气。 但是,他对此也能理解。屁股决定脑袋,身为一个帝王,绝对不允许有能够威胁王权的存在。 “如何?”嬴政再次询问道。 这声音让乔松如梦方醒,他犹豫了一瞬,还是咬了咬牙,面色一肃,拱手俯身行礼道:“儿臣明白了。” 此举对王翦,对大秦都好。至少这样一来,灭楚之后,王翦也用不着急流勇退了。 可这种方法终究只是权宜之计,看来对于这些将军的长远安排,还是需要尽快想个法子了。要不然,他和父王可以压得住这些悍将,未来的后世之君可未必有这样的能力。 须知,灭楚可不是大秦的终点。以如今大秦对世界的了解,恐怕这只是一个阶段性的任务。 既然重活一世,甚至有机会改变大秦的命运,那么作为后世儿孙的老祖宗,怎么着也不能让后世儿孙再为蛮夷之语而苦恼吧。 况且,车同轨,书同文,这样的举措一定要进行下去。想想后世,连个插头都做不到统一标准,连称和尺子都有不同的标准,简直是成何体统! 未来更广阔的世界,还在等着大秦的旗帜呢。 甚至乔松都打算好了,即使未来有一日,自己不能完成一统天下的壮举。也得在临死之前,把世界地图弄出来,在地图上一个国家插上一支箭,告诫后世儿孙,拿下一个国家,就将箭矢归还到自己的陵寝之中,箭集不齐,他在九泉之下都不能瞑目。 乔松就不信了,有他这个祖宗在头顶上压着,后世的国君哪个还敢松懈。 嬴政嗯了一声,挥了挥手:“下去准备吧,待改日与群臣商议之后,此事便这样定下吧。” “儿臣告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