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萝降世第十三章:曹操
他甚至还推荐的过诸多天下知名的人士,如陈留(今河南陈留县治)的虞放,边韶,南阳的延固,张温,弘农的张奂,颍川的堂溪、赵典等人。
也正是因为曹腾的为人,到曹操的时候,才能够混到士族代表,四世三公袁家弟子袁绍身边。
熹平三年(174年),曹操被举为孝廉,入京都洛阳为郎。
不久,又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在任期间,申明禁令,严肃法纪,造五色大棒十余根,后来更以“五色棒”处死了蹇硕的叔父。
虽然因此而名声大噪,但同时也得罪了不少当朝权贵,被调任顿丘(今清丰县)令。
后因事免职。
中平元年,张角三兄弟以太平道为骨干,蛊惑百姓,掀起声势浩大的黄巾暴动,曹操被拜为骑都尉,受命与皇甫嵩等人合军进攻颍川的黄巾军,结果大破黄巾军,斩首数万级。
因为军功迁为济南相,治事如同当初雒阳时,济南国内因此而政教大行,一郡清平。
其时朝局败坏,曹操因为不肯迎合权贵,遂托病回归乡里,春夏读书,秋冬弋猎。
中平五年(188年),先孝灵帝为巩固统治,设置西园八校尉,曹操因其家世被任命为八校尉中的典军校尉。
中平六年(189年),孝灵帝驾崩,少帝刘辩登基,大将军何进图谋诛杀十常侍,召董卓,丁原等人率领军队入京,结果十常侍先下手为强,抢先一步杀害了何进。
董卓入京,以武林废少帝,改立刘协为天子。
曹操见董卓倒行逆施,不愿与其合作,遂改易姓名逃出京师。
返回陈留后,“散家财,合义兵”,且首倡义兵号召天下英雄讨伐董卓。
在讨董联军当中,是和长沙太守孙坚,仅有的两位真正渴望击败董卓的诸侯。
可惜关东联军各怀鬼胎,最后竟不了了之,曹操由此看出天下豪杰不再心向朝廷,遂开始壮大自己实力,开始逐鹿中原。
最终更是抢在袁绍的前头,迎接返回雒阳的天子和文武百官,将自己的声望推至最高。
刘协心头一一掠过曹操的生平往事,顿时感慨不已,当时忠臣,现在奸雄,世间变化之快,莫过于此。
据说当年创办“月旦评”许劭曾经评价曹操,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一想到如此朝廷军政都掌控在曹操的手中,岂不是正应了许劭对曹操的评语,“真奸雄耶?”
曹操一丝不苟的行过礼后,双眸露出关切神色,询问道,“听说宫中大乱,有奸人图谋不轨,敢问陛下可否受惊?”
刘协嘴角微微翘起,迅速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装出一副浑不在意的模样道,“朕很好,有劳司空挂念!”
建安元年(196年)八月,曹操迎天子;辛亥,封曹操为司隶校尉,录尚书事。庚申,迁都许县。十一月丙戌,再封曹操为司空,行车骑将军事,百官总己以听。
因此在旁人的口中,曹操就被叫做“曹司空”。
曹操何等人物,自然知道,自己独揽朝政,最终必定会引来天子的反感。
但世事无常,既然已经决定,以霸道的方式,重新一统天下,还百姓安宁,亦不得不按照预定的目标走下去。
自黄巾暴乱后,天下大乱,再加上董卓的乱政,关东关西大战,人们可谓真正的陷入了水深火热的苦难。
当曹操逃出雒阳,返回家乡,准备号召群雄抗击董卓时,一路上只见白骨露野,千里无人。
遂写下了流传后世的《蒿里行》,《薤露行》等诗篇。
袁绍高门大阀,不足为凭,便由我曹操,亲手结束这乱世。
曹操想起亲眼目睹的悲惨画面,心中突的一窒。
虽然说,他的行径,对于高坐在上方,年青的天子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冒犯。
但那又如何?
相比天子一人的苦闷,天下的百姓,才是真正的多灾多难。
曹操心肠一硬,高声道,“河北袁绍,多有不轨之事,请陛下准许我率军讨伐。”
刘协的半边脸庞,隐藏在灯火照射不到的阴影中,使得他整个人看起来,有一种幽暗忧郁的气息。
他沉吟片刻后,才缓缓开口道,“却不知袁大将军如何忤逆?”
建安二年(197年),曹操派孔融持天子符节出使邺城,拜袁绍为大将军,赐给他弓箭、符节、斧铁和一百虎贲,让他兼管冀州,青州,幽州,并州四州。
所以天子才会口称袁绍为“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