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末做枭雄第一百零九章 李自成的小班底
“大首领,立刻分兵吧,否则等秦锋带领人马杀过来,咱们腹背受敌,可就危险了!”</p>
“大首领,千万不能分兵啊,咱们明天集中人马继续进攻,一鼓作气、肯定能拿下安定城!”</p>
“立刻分兵!”</p>
“不能分兵!”</p>
分兵与否的事情,本来被张存孟暂且压下去了,可是听完李自成的一番讲述,得知秦锋和天威军比想象的更加厉害之后,这个话题又被重新提了出来。</p>
大小头目们各抒己见,比之前争吵的更厉害了,张存孟依旧是左右为难、无法决定。</p>
这个时候,认真倾听了许久的李自成上前几步,拱手行礼:“大首领,属下有个建议,不知当讲不当讲?”</p>
“自成兄弟不必客气,有话但说无妨!”</p>
“是,依属下之见,无论是分兵御敌,还是集中兵力继续攻打安定城皆非上策,以目前的情况看,咱们最好的策略是离开这里、南下攻打延安府城!”</p>
“什么,攻打延安府城?”</p>
“不错!”</p>
李自成当过驿卒,整天骑着马四处传递公文,故而对陕北一带的地理非常熟悉。</p>
只见他半蹲在地上,以手指代笔、迅速绘画出了一副地图,虽然略显粗糙了一些,可是山川、城池的位置十分准确。</p>
“安定城极为险要,更有雷大鹏带领官兵死守,我军久攻不克、人马损失颇为惨重,而且非常的疲惫,纵然集中兵力继续猛攻,想在数日之内破城,只怕也没有多大把握,反而会折损更多的人马,进而陷入困境当中,故而集中兵力攻城之策不可行。</p>
秦锋此人善于用兵,本部人马更是装备精良、骁勇异常,咱们若是分兵抵御,非但没有任何胜算可言,还容易被其一口一口的吃掉,重蹈王大当家全军覆灭的覆辙,故而分兵之策亦不可行。</p>
面对这种局势,属下建议,趁着秦锋的人马尚未到达,咱们放弃攻打安定城,立刻带领人马南下,先行攻取安塞,安塞是一座小县城,城墙低矮、守军不多,咱们很容易就能攻下来,补充粮草和兵员,振奋一下士气,而后继续南下攻打延安府城。</p>
延安府城乃是西北重镇,一旦被我军围攻,尤世威肯定回兵救援,如此就解了王嘉胤、王自用两位首领的困境,此乃围魏救赵之计也!</p>
而且延安府城非常富庶,攻克之后,可以得到大量的钱粮,大大的补充我军,退一步说,就算拿不下延安府城也没关系,咱们可以继续南下,攻打甘泉、鄜州、洛川、直罗……等地,搜罗粮草、扩充人马,壮大实力,在渭南地区打出一片新天地来!”</p>
……</p>
李自成说了很多,其核心思想其实就八个字:流动作战,避实击虚!</p>
说白了,就是不要在一个地方停留太长时间,更不要和官军硬碰硬,而是不断的四处流动,攻打官军防守薄弱的地方,补充兵员和粮草,壮大自己的实力,等实力强大的一定程度了,再和官军主力决战,如此才有胜算。</p>
“自成兄弟说的有道理,咱们立刻南下攻打延安府城,肯定能打官军一个措手不及!”</p>
“没想到自成兄弟年纪不大,见识却是不凡,出兵南下,我举双手赞成!”</p>
“大首领,下令南下吧,那是一条好出路!”</p>
……</p>
“等一等,咱们打了二十多天的安定城,现在放弃是不是太可惜了?”</p>
李自成的一番话,引起了不少流寇头目的共鸣,认为立刻脱离险地、南下攻打延安府城的确是上上策。</p>
可也有一部分人反对,认为攻打安定城二十多天,死伤了大量的人马,现在放弃的话,之前那些人不是白死了吗,反正秦锋的人马距离还远,不如抓紧时间、继续猛攻安定城,待拿下了安定城,补充了兵员和粮草之后,再南下攻打延安府城不迟!</p>
因为意见不同,流寇头目们又争吵了起来,而且比之前争吵的更加激烈。</p>
到了这一步,身为大首领的张存孟必须做决定了。</p>
可是如何决定呢?</p>
沉思许久,反复权衡利弊之后,张存孟终于做出了一个决定:‘全军修整两天,而后再攻打安定城一次,若是能攻下来最好了,若是攻不下来,那就立刻南下,先取安塞、再攻延安府城!’</p>
这个决定,兼顾了各方的意见,故而流寇头目们大都点头同意了,只有李自成眉头紧锁,再次进言道:“大首领,那秦锋诡计多端,如今一天行军三四十里,其中肯定有诈,咱们还是尽快南下、脱离险地为好,最好明天就走,千万不要耽搁时间了!”</p>
“呵呵,自成兄弟多虑了,秦锋的人马距此还有两百里路程,行军速度又慢,一时半会到不了这里,咱们多停留几天时间,想来不会出什么事的!”</p>
“可是,大首领……”</p>
“好啦,不必再说了,你回去之后,好好整顿左营第八队的人马,大后天攻打安定城,你们第八队和第九队、第十队打先锋,一定要一鼓作气,拿下安定城!”</p>
</p>
“唉……诺!”</p>
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李自成只能长叹一声,和一众头目们退出了中军大帐,而后前去接管人马。</p>
左营第八队本来有一千多人马,可是连日血战下来,人马损失了三成左右,而且士气低落,战斗力大不如前了。</p>
之后的两天里,李自成调整人员、鼓舞士气、补充粮草、修理兵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队伍整顿的有了几分模样。</p>
……</p>
夜幕时分,巡视过营地之后,略感疲惫的李自成带着侄儿李过返回自己的营帐中休息。</p>
李过身材高大、孔武有力,今年二十五岁,只比李自成小几个月而已,二人从小一起上族学、一起练武艺,又一起当兵、一起当流寇,感情非常深厚,虽然名为叔侄,实则更像兄弟一些!</p>
叔侄二人回到帐中,发现里面摆好了一桌酒菜,还坐着三名精壮汉子:一个浓眉大眼、虎背熊腰,犹如半截黑铁塔;一个相貌英俊、猿背蜂腰,身形极为矫健;还有一个相貌端正、体型匀称,带着一股子儒雅之气!</p>
见到李家叔侄回来了,三人连忙起身迎接。</p>
“大哥,这两天忙着整顿队伍,可是把你累坏了,兄弟几个弄来了一些酒肉,给你好好补一补!”</p>
“多谢,兄弟们有心了!”</p>
“都是自家兄弟,就别客套了,快点坐下吃喝,你们不饿,俺可是饿坏了!”</p>
“好,都坐下,喝酒、吃肉!”</p>
帐内三人是谁,为何与李自成称兄论弟呢?</p>
说来话长。</p>
原来李自成、李过叔侄离开李桃村之后,并没有直接投奔张存孟,而是偷偷回了一趟米脂县—李继迁寨老家,探望亲朋好友。</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