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末做枭雄第九十八章 进城踩盘子(上)
正宁城始建于大明洪武九年,本是一座长宽不足一里、周长不足四里的小县城。</p>
因为周围土地肥沃、盛产粮食、交通便利,正宁城很快繁荣了起来,并成为了庆阳府南部一带的粮食交易中心,做粮食生意的商铺、商队、商人比比皆是,城内的人口数量更是不断增加。</p>
成化十三年,朝廷下旨:将正宁县升级为正宁州,并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对正宁城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面积增加了八倍有余,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大城!</p>
“咚—咚—咚!”</p>
清晨,寅时五刻,随着一阵悠扬的钟声,正宁城四门同时打开,已经等候多时的人流开始进进出出,其中又以搬家者的数量最多了。</p>
正宁城被流寇大军围困了一月有余,城内的居民们非常恐慌,认为城区就是一口活棺材,一旦攻破、无处躲藏,还是搬到城外安全一起,遇到危险之时可以逃跑。</p>
城外的居民们同样恐慌,认为四下空旷、毫无遮挡,还是搬到城内安全一些,有高大的城墙可以阻挡流寇。</p>
于是乎,戏剧的一幕出现了,城内的人拼命往外跑,城外的人拼命往里跑,过上几天,感觉不对劲了,又搬回原来的地方,反反复复,一个劲儿的折腾!</p>
可笑吗?</p>
或许吧!</p>
生逢乱世,人命如草,如此反复折腾,不过是寻求一点点安全感罢了,既可笑、更可怜!</p>
……</p>
进城的人流中有一伙青年人,大约二十多个,都穿着粗布衣服,有的挑着扁担、有的推着车子,上面装满了木耳、蘑菇、山药……各种山货。</p>
一行人来到了城门口,立刻被守城的士兵们拦住了。</p>
“站住,那里人,进城做什么?”</p>
“回军爷们的话:我们是八十里外罗家山的山民,最近采集了一些山货,进城换几串铜钱,再买一些油盐酱醋!”</p>
“有本地里长开具的路引吗?”</p>
“没有!”</p>
“知州大人有令:非常时期,严加盘查,凡是没有路引者,一律不准进城,以免贼人混入其中!”</p>
“几位军爷,行行好吧,我们远路而来,进一趟城不容易啊!”</p>
说话间,其中一个年轻人摸出十几枚铜钱,塞到了负责盘查的士兵手中。</p>
收了好处,士兵的态度大变,不再坚持查看路引了,只是简单的搜了一下身,发现一行人没有携带利刃,小车上装的的确都是山货,于是挥手放行了。</p>
不想一行人进城之后,并没有前往买卖货物的市场,而是钻进了一条僻静的小巷当中,并围拢在一名年轻人周围。</p>
“大人!”</p>
“嗯,按照计划,分组行动,三天时间之内,一定要将城内的士绅、豪强、大户人家的数量、姓名、性格爱好、名声好坏、资产多少……各种情况全部摸清楚,不得有误!”</p>
“诺!”</p>
随着一声令下,一行人迅速行动起来,或两人一组、或三人一组,以贩卖山货物做掩护,到城内各处打探消息去了。</p>
只有两个人没走,非是旁人,正是秦锋和耗子。</p>
要想安置数万流寇,需要大量的钱粮,正常途径又根本筹集不到,只好用点非常手段了,而这次乔装改扮进城,就是踩盘子来了。</p>
“锋哥,咱们去哪?”</p>
“听说正宁城内粮食铺子多,如今这年头,做粮食生意的肯定是大户人家,咱们看看去!”</p>
“好!”</p>
二人在街上转悠了一会儿,向行人略加打探,很快就找到了正宁城内最大的一家粮食铺子—刘记粮店,位于南门内大街上,前面是十二间房子的巨大门脸,后面是占地上百亩的大院子,隔着高高的围墙,都能看到里面密密麻麻的粮仓,足有上百座之多。</p>
因为时间尚早,刘记粮店还没有开门营业,可是门前已经排起了长长的人龙,都是来买粮食的老百姓。</p>
正宁州一带的土地兼并十分严重,而失去土地的百姓们,只能通过别的方式谋生,比如开店铺、当手工业者,或者卖苦力,再用辛辛苦苦赚来的钱买粮食吃,而粮价高低则由大地主、大商人们一手掌控着,想卖多少银子就卖多少银子!</p>
秦锋、耗子混入了买粮食的人群当中,观察周围的情况,探查有用信息。</p>
片刻之后,刘记粮店的门板打开了,从中走出一名胖掌柜的,还有二十多名伙计,并挂出了一块白木牌子,上面用墨字写着今天的粮食价格:精米一千文一斗、糙米七百文一斗、小麦六百文一斗……黍、豆、糜子、谷子等杂粮五百文一斗。</p>
木牌上还写着:小本经营、概不赊欠,有钱请进、无钱莫入!</p>
“老天爷啊,粮食又涨价了,比昨天足足涨了一成,杂粮都五百文一斗了,还让不让老百姓活命啊?”</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